绿色可再生氢气凭借其零排放的特质,将成为未来构筑低碳社会的重要载体。和使用煤或天然气等化石原料生产的灰氢相比,绿氢的生产过程是零碳的,是实现交通、化工、炼化、钢铁、电力等领域大规模脱碳的最佳选择。

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2025年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而使用电解水制氢技术耦合可再生能源是目前生产绿色氢气最主流也是最重要的方式。

目前,绿氢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根据势银(TrendBank)的市场调研和统计,全国已有超过100个已建、在建和规划中的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项目。势银(TrendBank)预测,2025年绿氢的需求量将达到约120万吨,2023-2025年的电解水制氢设备累计出货量预计达到约15GW。


预计至2025年,电解水制氢技术将主要应用于交通、化工、炼化、钢铁、储能等领域。绿色氢气在上述领域的应用可以分为两个大类:

作为能源的载体,例如在交通领域作为燃料电池汽车等相关机械设备的燃料,以及在储能领域作为储能的载体。

作为工业气体,应用于石油炼化、化工合成(合成甲醇、合成氨等)、钢铁等领域,例如作为化工合成的原料或者钢铁冶炼的还原气体。

电解水制氢技术,按制氢路线,分为碱性电解水制氢(ALK)、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PEM)、固体氧化物电解水制氢(SOEC)和阴离子膜电解水制氢(AEM)四种。目前国内呈现出以碱性电解水制氢为主、 PEM电解水制氢为辅的工业应用状态。尤其是一些大型项目的应用中,大都采用国产的碱性电解槽设备。

据势银(TrendBank)数据显示,中国已有超110家企业布局碱性电解槽的研发或生产,近半数具有央国企背景或上市公司背景,其中超80家企业为近两年入局,已公布的建成产能远超绿氢规划装机量。

和碱性电解水制氢技术相比,PEM电解水制氢技术具备电流密度大、氢气纯度高、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国内生产的PEM电解槽单槽最大制氢规模大约在200Nm³/h。

创新型电解水制氢技术高温固体氧化物电解水技术和固体聚合物阴离子交换膜技术目前处于研发和示范阶段尚未在中国进行商业化应用,已有部分企业加入其中。

那么在绿氢产业热度加速升温的情况下,关键部材产能如何匹配电解槽暴涨需求?如何建立统一、完善的电解槽标准体系?什么才是绿氢应用场景“最优解”?中国企业又该怎么去开拓国际市场?

在此背景下,势银(TrendBank)拟定于2023年4月18日-19日在浙江宁波举办“2023势银绿氢产业大会”。届时,会议将邀请业内权威学术机构、产业集团、上下游企业的领导和专家一起探讨绿氢产业的发展方向与战略布局,以加快产业发展步伐!

暂无日程信息,请您继续关注!
参会信息
公司名称
活动票种

普通票

购买票数

    
参会人信息
*姓名 *电话
*职位 *邮箱
合计:
优惠:
×
取消 确认

扫码观看现场直播